明清庭院美学
明清两代是距现代最近的朝代,一些建筑得以保留至今。
今天的小草学堂,跟随小草向导赴三原县探访一座有400多年历史的明清庭院。领略明清民居的“六重美学”,看现代修缮审美下的庭院,如何修旧如旧,且焕然一“芯”。
符号美学
一个古建小白,如何去欣赏与审美古宅院?从方法论来说,带着“我去看什么”的目标,会更有的放矢。小草向导总结了9个“看点”:柱础、铺地、柱、枋、斗拱、屋檐、屋顶、瓦作、走兽!
这9大看点构成了审美明清庭院的符号美学,一一鉴赏下来,先民们在建筑上的匠心,就被你心领神会啦!
对称美学
明清庭院多为三合院、四合院,和外加跨院的形式,整体建筑布局按照轴线布置,依次为大门、轿厅、客厅和正房,还有侧间、女厅、后屋、阁楼等等。
漫步明清庭院,仿佛能感受到一个大家庭来往奔走、欢聚嬉戏的场景。同时在庭院对称美学的格局内又长幼有序、秩序井然。
秩序美学
秩序美学在明清庭院比比皆是。鱼鳞状的瓦片排列,屋檐上规整统一的瓦当“面孔”,檐下墙顶处的装饰雕花,无一不体现着秩序之美。事实上,尤其在清代,民居的建造是有严格规范的,定型化、标准化了。
不仅一座民居有着细节的秩序美,一片街区,甚至一座城,都呈现着规整的秩序美学。秩序带来审美,也走向了审美的“反面”,于是人们在园林文化的追求上更讲求“隐逸”,所以虽然庭院的建造有规范,但内部园林风格却完全是房主的私人审美情致表达了。
版权所属:陕西秦草自然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陕ICP备180117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