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治理的草原实践

2023-06-18 来源:本站 作者:秦草  点击:304

6月17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陕西省林业局、榆林市政府联合举办学术论坛,共谋科学推进荒漠化防治高质量发展。

1.png

论坛上,蒙草草原生态系统研究院专家闫志坚以《荒漠化治理的草原实践》为题,分享一棵小草的防沙治沙经验。


加速草业科技成果转化


选育新品种让防沙治沙有种适用


科研人员扎根阿拉善荒漠、巴彦淖尔盐碱地、呼伦贝尔草原、乌拉盖草原等北方重要生态区,采集、驯化、培育耐旱、耐寒、防沙固土能力强的乡土草种,推广应用于荒漠化治理、退化草原修复等生态实践。


沙打旺,生态修复饲草兼用品种,可在风沙荒漠化较严重区种植,防风固沙能力强。

1.jpg


披碱草,生态修复饲草兼用品种,防沙固沙能力极强。即使在西北荒漠地区也能存活,广泛应用于青藏高原及北方地区生态修复。

2.jpg

巴尔虎羊草,内蒙古审定品种,生态修复饲草兼用,在人工草地建植中有较高的生产力,是目前退化草地生态修复中有效的草种。

3.jpg

三河偃麦草,内蒙古审定品种,生态修复饲草兼用,耐寒抗旱,可在沙地治理、矿山修复中作为首选品种。

4.jpg

蒙农1号蒙古冰草,生态修复饲草兼用品种,干旱及半干旱地区修复退化沙化草地、防止水土流失首选草种。

5.jpg

草原3号杂花苜蓿,生态修复饲草兼用品种,能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较寒冷地区或轻度盐碱的土壤上种植。

1711945892130026.jpg

大面积、规模化种植


良种扩繁让防沙治沙有种可用


全国布局采种田、良种繁育基地25万亩,建立18个专项种业研究院及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圃,从育种到生产协同发力,加快“繁和推”的速度,加快国产良种推广应用,为大面积生态修复及饲草生产作保障。

7.jpg

鄂温克旗十余万亩羊草良种繁育基地

8.jpg

土左旗8000亩良种繁育基地,种植中苜10号高产紫花苜蓿、草原3号抗逆性强杂花苜蓿等牧草原种。

9.jpg

阿拉善荒漠植物研究院

10.jpg

草原生态种业研究院

草科技赋能荒漠化防治,让产业变绿,农牧民变富

据报道,全国现有荒漠化土地38.61亿亩,影响4亿多人口生产生活。截至2022年底,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3.05亿亩,封禁保护总面积达2707.65万亩。广袤无垠的沙地、荒漠半荒漠地区,也蕴藏着潜力巨大的沙产业。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机械化治沙新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研制集植物纤维沙障、生物基固沙剂、灌草种子一体化喷播的沙化草原治理作业装备,机械化、高效率、低成本。



分享:


预约通道

  • 采访预约入口

  • 参观预约入口

联系我们

版权所属:陕西秦草自然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陕ICP备180117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