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报 | 碧草青青产业兴

2024-07-22 来源:本站 作者:秦草  点击:619

1.png

内蒙古自治区是草资源大区。2023年,全区草产业链产值达802.1亿元,产量、产值均居全国首位。


盛夏的敕勒川草原,水草丰美、气候宜人,正敞开胸怀,欢迎八方来客。7月13日,由正在创建的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下称草创中心)与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蒙草集团)共同主办的敕勒川国际草业大会在呼和浩特市举办,吸引了120余家国际国内组织及国家部委相关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参会。会上,国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大数据平台正式启动,草产业前沿技术集中呈现,为草产业发展聚力赋能。

搭建平台 提供“一站式”服务

汇聚1.84亿条全球专利数据、2300万篇国内外文献信息,可供草产业创新主体免费查阅与下载……作为大会的重要活动内容之一,国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大数据平台的启动受到广泛关注。

“这是我国首个专注于服务草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的数据平台,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草产业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一站式’、全流程服务。”国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大数据平台运营方、草创中心知识产权部负责人巴图介绍,该平台汇聚知识产权运营与保护的全要素优质资源,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创新模式,致力于全面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构建集“信息服务+专业服务+运营服务”于一体的知识产权服务路径,为国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提供支撑。

2.jpg

▲国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大数据平台启动仪式。

记者点击进入国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大数据平台网站看到,平台检索功能覆盖专利、植物新品种、审定品种、商标、地理标志、期刊论文等内容,用户只需注册账号,便可免费查阅与下载。除了具备丰富的检索功能外,该平台还提供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申请前预评估、专利导航、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等详尽的知识产权服务。“草产业创新主体还可在该平台发布技术需求,平台为供需双方提供信息源、数据源等。”巴图说。

国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大数据平台的启动离不开国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建设。2023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内蒙古建设全国首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截至今年6月30日,运营中心协助草业创新主体在草产业领域布局并提交专利申请21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3件;PCT国际专利申请3件;植物新品种权申请4件,草品种登记7件。“这些知识产权成果涉及草种选育与扩繁、饲草料加工、草坪建植、基因育种研究、微生物菌肥研究、种子生态包研究,以及草原生态修复、荒漠化治理、矿山修复等与草产业相关的多个技术领域。这些成果应用落地,将对全区乃至全国草产业带来积极影响。”巴图表示,目前,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扎实推进专利转化运用工作,转让专利37件,生态修复领域专利转化率达90%,育种相关专利转化率达60%。

3.png

▲国家草产业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

北京智专北斗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天旗表示,该平台的运行将有助于政府部门更加明晰草业创新主体在产业链、创新链中所处的发展定位和优劣势,为创新主体开展草品种选育、草领域技术研发、专利布局和专利运营等提供有益指引和持续支撑。

巴图介绍,下一步,国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大数据平台将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加大知识产权运营工作力度,加强草产业知识产权全产业体系规划,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服务全国乃至全球草业科技,助力草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生态 拉满防沙科技感

一杯奶一斤肉源于一棵“草”,防沙治沙、生态修复更离不开这棵“草”。大会上,“风电光伏+治沙”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合作项目启动,多项草产业领域前沿技术、产品集中亮相。

荒漠化地区往往光照充足、缺少降水,适合发展光伏产业,在光伏面板下和行间种植优质牧草,把防沙治沙和光伏产业结合起来,既解决了能源问题,又解决了治沙问题。在这样科技感满满的防沙治沙新模式中,“草”扮演着重要角色。

大会上,沙地治理种子生态包、沙地治理专用肥料、种子绳、固液喷混深施机等适合在沙化土地上种植的草种、在沙漠化土地作业的播种机集中亮相,护航“风电光伏+治沙”新模式深入实施,推动沙地治理与能源经济发展共赢。

4.jpg

▲防沙治沙创新产品种子绳。

草种是草产业的“芯片”,种好草,要先育好种。日前,内蒙古印发推进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从加强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支持育种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推出11项政策措施,提出要加大草种质资源采集和鉴定支持力度,每年收集草种质资源不少于2000份,鉴定评价不少于1000份,在内蒙古建成全国一流的草种质资源库。

在蒙草集团种业中心,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羊草、紫花苜蓿等重要草种的登记、筛选、收集工作。“目前,蒙草集团已建成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小草诺亚方舟),收存植物种质资源2200种、6万份,标本15万份,土壤150万份,同步配套25万亩采种田,让适地适生的生态修复草种、牧草饲草草种既有存在库里的,也有育出来种在地里的,同步实施保护与应用。”工作人员表示。

作为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目前蒙草集团专利申请量达815件,编制标准近506项,获审定认定国家及自治区草品种39个,获7件植物新品种权。

在内蒙古,一粒粒草种、一棵棵小草、一片片草原,都凝聚着科技的力量。“我们在蒙草集团科技人员的帮助下种植的驼绒藜好存活,不仅能防风固沙,牲畜也喜欢吃。”怀揣着把更先进的技术带回家乡的想法,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格日勒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朝勒孟来到大会现场,收获良多。

5.png

▲牧民种植华北驼绒藜修复草场效果。

这一年的敕勒川国际草业大会落下帷幕,关于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故事仍在继续。


分享:


预约通道

  • 采访预约入口

  • 参观预约入口

联系我们

版权所属:陕西秦草自然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陕ICP备18011752号-1